欢迎光临中华古琴网!
中华古琴网 首页 琴人 近代琴人 查看内容

管平湖

2014-9-14 10:45| 发布者: 童桐| 查看: 19661| 评论: 0

摘要: 管平湖(1897~1967),近现代琴家。苏州齐门人。父亲管念慈(字劬安),是清代宫廷“如意馆”画师,颇受光绪皇帝的称赏。管平湖从小随父学琴、学画,13岁丧父后,又从叶诗梦、张相韬继续学琴,以后又从杨宗稷学《渔 ...

管平湖 先生


《流水》 鼓琴者:管平湖先生


  管平湖(1897~1967),近现代琴家。苏州齐门人。父亲管念慈(字劬安),是清代宫廷“如意馆”画师,颇受光绪皇帝的称赏。管平湖从小随父学琴、学画,13岁丧父后,又从叶诗梦、张相韬继续学琴,以后又从杨宗稷学《渔歌》、《潇湘》、《水仙》等曲约2年。1923年游天平山,遇悟澄和尚,经他整理指法,半年后琴艺有明显进步。以后又向山东秦鹤鸣道人学川派《流水》。建国以前,他的生活极为清苦,除在燕京艺专教课之外,兼收私人学生,同时还修琴、修整古漆木器等维持生活。1952年受聘于中国音乐研究所,从此生活安定。在研究所10多年中,潜心整理以前所习诸操,同时积极从事传统名曲的发掘整理,陆续打谱了《广陵散》、《幽兰》、《离骚》等10余首古琴名曲。他所弹奏的《广陵散》、《流水》气势磅礴,以指法坚劲见长,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
  管先生琴艺精湛,曾得“九嶷派”杨宗稷、“武夷派”悟澄老人及“川派”秦鹤鸣等名琴家之真传,他能博取三派之长,并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,融会贯通,不断创新,自成一家,形成近代中国琴坛上有重要地位的“管派”;二十八岁回苏州游天平山时,幸遇琴艺高超的悟澄和尚,经悟澄指教,琴艺大进;后他又向山东秦鹤鸣道人学会了川派《流水》,从此名声大震;他的演奏风格浑朴、刚健,音乐表现细腻,形象鲜明,颇具神韵。

  建国后,管平湖先生被聘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,专门从事于古琴研究、整理工作,且成绩卓著;已成绝响的古谱《广陵散》、《幽兰》经他打谱后,又重放异彩;此外《大胡茄》、《小胡茄》、《获麟操》、《乌夜啼》、《长清》、《短清》、《离骚》、《白雪》等琴曲也是经过管平湖打谱整理的。他还撰有《古指法考》一书。   

  管平湖的古琴演奏运指稳重刚健,刹有神韵,风格苍劲古朴,刚柔相济,先生虽逝,但有录音资料所存,大部分为五十年代或更早期灌制,限於当时的条件,其音响效果显然不能与现在的录音相比。但正因如此,更使得这些流传于世的罕有录音弥足珍贵。   聆听管先生琴曲,正如李白诗云:为我一挥手,如听万壑松;遥想先生当年风姿,令人神往。   

  管平湖先生的一生,是为祖国民族音乐艺术事业艰苦奋斗的一生,他在古琴艺术的探索上兢兢业业、孜孜不倦,几十年如一日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可供欣赏、研究、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;在继承、弘扬我国民族优秀音乐遗产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,永远值得后人深切的怀念。   

  管平湖先生的代表曲目计有《流水》、《广陵散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幽兰》等,他的故居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三条17号。   

  管先生演奏的《流水》被载入美国旅行者1号上的铜制磁盘唱片,目前旅行者1号已经到达太阳系边缘,管平湖先生的音乐也成为传播最远的中国音乐。(你现正在收听的这首流水录音便是)

鲜花
3

顶礼

握手
1

赞叹

雷人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4 人)

上一篇:吴景略下一篇:张子谦

最新评论

相关分类

返回顶部